2017-05-15
故事藏在餅模裡… 吃糕仔 戀戀大餅「模力」
2017-03-16 13:47聯合晚報 記者仝澤蓉/台北報導
早期台式點心以糕為主,這種米製點心精巧美觀,不同糕點上面的圖樣也不一樣,每種圖樣都有個別的意義,郭元益副總郭建偉表示,目前郭元益收藏了400多個多年來傳承下來的餅模,從不同年代的餅模,可以看出台灣點心文化的演變,以及消費者對飲食習慣的改變。
郭元益食品收藏的古早時代餅乾模。 記者蘇健忠/攝影
郭建偉說,早期台灣人的點心以「米糕」為主,也就是米粉製成的點心,台式糕類點心個頭小,又稱做「糕仔粒」,吃巧不吃飽,是當時有錢人的下午茶。1950年代開始,日本人在台灣推廣小麥麵粉飲食文化,麵粉類糕點才開始盛行。
台式糕類點心用的是豬油,麵粉點心則用較多奶油,麵粉點心揉成團之後,直接以手按壓,不一定需要用到餅模,但是台式糕類必須以模型壓製,因此郭元益留下來最早期的餅模,都是用於製作台式糕點。
糕點上面的圖騰,各有不同意義,一般台式糕餅最常出現的植物圖案以菊花和牡丹為主,性徵喜氣長壽,動物類則會有蝙蝠,象徵好福氣,龍鳳元素則較常出現在喜餅上面。有些廟宇敬神會做餅,因此餅店也會特別為廟宇開發有「XX宮」或「XX廟」字樣的餅模。
郭建偉表示,台灣南北各地糕餅文化不同,早年代台灣北部的糕餅講求細緻,喜餅個頭比較小,每個大約4兩;南部則重視氣派,希望風光嫁女兒,喜餅要求也比較大,每個有8兩重,因此南部的餅模自然比較大。1990年代郭元益開始積極向南部市場拓展,特別開發了8兩重的「大餅模」,就是要迎合南部市場消費者的喜好。
左右鄰居收到的喜餅種類,也有不同含義,郭建偉表示,如果拿到的是一個14兩重的「日頭餅」,代表嫁女的人家只要分享喜氣,收到的人不需要包紅包,但如果收到的是整組禮盒的喜餅,依照習俗就是要包紅包去喝喜酒的。
獲得功名利祿也要做餅,狀元拿到的狀元餅一定最大,足足有2台斤重;早期台式月餅比較大,現在月餅則在健康訴求下,越做越小,但是小月餅的餅模刻度必須夠深,製出來的花紋才會漂亮,但也因此小月餅的餅身比較厚。
郭建偉表示,早年代的餅模以木製為主,木製餅模保養起來比較費工夫,需要浸泡在油裡面。這些古早年代留下的木製餅模,多數陳列在展示櫃裡面,只有特殊活動時候,才會應景拿出來使用。
文章資料來源: 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241/2345731